当前位置:首页>>读书

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——寒 山

【发布时间】:2006-07-04

  食指是中国诗坛的一座山峰,《相信未来》是他献给人类苦难灵魂的一盏圣灯。多少人在其温暖的光明中跋涉前行。多少人在其希望的幻影中追求希望。食指和他的诗在沧桑岁月中总是那么通体透明。几十年仰视他的眼睛如星星一般,数都数不清。
  五月,北京作协、门头沟文联共同举办妙峰山诗会,会上我们再次相遇了。他的语言举动依然是孩子般的透明,那么纯粹可爱,那么深厚可敬。记得参加的诗人还有韩忆萍、崔墨卿、寇宗鄂、树才、白莲春、姜振才等。
  食指的经历是丰富的,当过山西杏花村的农民,当过部队的军人,当过工人,当然也做过学生,只不过在学校就成了被审讯的“右派学生”。那么多磨砺也没有镀染上他丁点世故与圆滑,这与他天生的诗人潜质、多愁善感的性格和追求至美的情怀有关,这也注定他要承受更多的灵魂煎熬和痛苦。不管多少磨难,他总是用“美丽的雪花相信未来,在凄凉的土地上相信未来”,以至于对梦幻中的美好追得发疯、想得发狂。他执着的纯洁善良或纯洁善良的执着,在他几十年生涯和他的诗中如一片晶莹的雪花,至善至美,至洁至纯。
  妙峰山的玫瑰,幽香扑鼻,红艳秀美。我们都去摘玫瑰花,带回家作为饮品或食用。他站在一棵大树下凝目静思。我想他大概是没带钱吧,可我错了。他对我说:“多么和谐美好的玫瑰啊,你们也下得了手啊!”我无言以对,只听到远处庙里的佛乐大悲咒深远悠扬地传来,似乎与他灰色夹克里的心脏一起跳动。
  诗会开始了,诗人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的诗作,尽是写妙峰山的历史悠久、文化灿烂、改革开放迎来春光、玫瑰花又美又香的内容。食指木讷地听着,机械地拍手,一根接一根地抽烟。最后主持人王升山示意食指说点什么,他摆摆手,笑了笑,一言不发。食指没诗,他只是陪着大家悠然地看看寺庙,看看古树、玫瑰,听听钟声、鸟语。可没诗的食指,却没有淹没他大诗人的丰采。他一切的凝重与率真恰好反映了他诗人的本性。至于那些脱口而出的昂扬诗句,妙峰山能否记得,或能记多久,我不敢妄言。但妙峰山上的石头与古松肯定会记下食指来过这里,并春夏秋冬地延传下去,这一点我是很有自信的。
  下了山,送我们的车在停车场停下换车。休息的时候,食指的话多了起来。他指着那些开发的新楼和流着浑水的溪流说:“这就不好,我们一些人总是在建设中破坏,得不偿失,几千年的山、树都毁了,这是要受报应的啊!”
  接着他郑重地问我:“寒山,密云水库的水还多吗?环境怎么样?”我郑重地一一回答。他盯着我的眼睛,向我靠近一步又说:“密云的水可不能污染啦,那是养活北京的生命水,你在宣传部一定要好好宣传环保,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,一定要保护好那库啊。别人不懂,你应该懂。真的,我说的都是真的,我希望你不要失职。”此刻,他那殷切的纯真,带着一种希望、一种恳求,还带着一种焦虑,似乎在拜托我解决和实现他所关心的水库环保问题。我想,我这个小官在密云算什么呢?有那么大能耐吗?当然,为了他那一番认真的话,为了悲天悯人的食指、心怀众生的食指、关爱自然的食指,为了诗人的良心,我会努力的。因为我感动了。
  最后我们合影,还有寇宗鄂先生,可惜我没拿到照片。
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食指五十七岁生日过去了。他住在北京,与清代大诗人纳兰性德的故居为邻。我祝福他与爱妻翟韩乐“让阳光晒出的好心情随鸽群放飞”。
妙峰山诗会后,我再次读食指和他的诗,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似乎晴朗很多。也许因为,有个五十八岁的诗人,依然“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”。